【大宗周刊】依托河南临港产业规划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_公司新闻_乐鱼最新官网首页app在线登录

【大宗周刊】依托河南临港产业规划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

  

【大宗周刊】依托河南临港产业规划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港口作为大宗商品的集散地,汇聚了货物周转、商贸流通、资金融通等多元场景的和行业信息,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可高效整合大宗商品全链条数据资源,实现生产、流通、贸易、金融等环节的精准对接与动态协同,从而构建起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智能化生态体系,推动产业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共创。2024年7月,中央发文明确支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此背景下,河南临港产业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有望实现产业规模与服务能级的双重跃升,力争成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关键节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决策部署,更好地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河南省充分的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统筹推进内河航运和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关注到,今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下称《发展规划》)。10月21日,由河南交投集团全资组建的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全面承接并整合全省航道和港口的“投建运养”一体化管理职责,加快实现全省港航资源“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对外”,标志着河南内河航运事业迈入集约化、专业化、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1+6+N”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1个先导产业即临港物流业,6大类临港制造业即先进装备、钢铁、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新能源汽车,以及N个临港服务业。

  《发展规划》提出的6大临港制造业,不能离开大宗商品原材料的稳定供给。而通过优化物流体系、提升交易效率、创新融资模式,系统性降低大宗商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交易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已成为制造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因此,构建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强化风险对冲机制、推动数字化协同,全方位提升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显得很重要。

  《发展规划》从不同层级对大宗商品市场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在现货市场层面,提出依托港口建设一批矿石、钢材、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集散基地,打造大宗商品专业交易市场;搭建集交易、信息、仓储、物流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在期货市场层面,提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设立大宗商品交割仓,建设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健全期货产品体系,完善商品交易规则,打造大宗商品“河南价格”。

  笔者认为,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是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激活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首先,依托交易买卖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宗商品货物在港口的大规模集散,直接带动港口装卸、仓储、物流等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搭建集交易、信息、仓储、物流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能轻松实现生产、流通、贸易、金融等环节的精准对接与动态协同,明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帮助临港企业降本增效。而且,交易买卖平台可与郑州商品交易所深度联动,通过期现结合、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推动现货与期货市场良性互动,共建产业链价格风险防控体系,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充分的发挥交易买卖平台的贸易集聚效应,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吸引全球贸易主体参与,有利于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发现机制,从而明显地增强区域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定价权与话语权。最后,通过交易买卖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融结合,在临港区域通过构建跨境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明显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区域大宗商品市场的流动性与全球竞争力。

  《发展规划》提出以“2+8”分层次港口为节点,以“一纵三横九支”航道为骨架,结合全省产业布局,总体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即以周口港、信阳港2个主要港口为核心,郑州、洛阳、南阳等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的梯次化结构。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些港口遍布河南省全域,地理位置相对分散,怎么来实现全省“一盘棋”、全域“一张网”?这既是对企业跨地域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港口标准化、智能化执行水平的检验。

  在此背景下,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的必要性更为凸显。首先,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集交易、仓储、物流、金融等供应链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可以打破地域与信息壁垒,将分散的港口资源转化为协同高效的网络生态,成为推动临港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联动”跃升的核心引擎。其次,平台通过重构区域物流格局,将内河港口节点从传统物流中转站升级为智能供应链中枢,形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有机整体,有利于推动河南临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最后,临港产业以大宗商品交易为纽带,通过构建区域协同机制,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有利于推动跨区域资源高效配置与市场深层次地融合,使平台成为连接省内“2+8”港口群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带的“数字桥梁”。

  以周口和漯河为例,周口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2024年粮食总产量183.7亿斤,居全省首位,特色产业以小麦、玉米、油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而漯河作为首座中国食品名城,不仅培育了双汇、卫龙等本土知名食品企业,还吸引了可口可乐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国际有名的公司投资兴业。2025年7月17日,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入选河南省重点培育的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名单,要在引聚港口偏好型产业方面以点带面,探索枢纽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河南范式”。通过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周口—漯河枢纽经济先行区临港加工公司可以实现大豆、肉制品、白糖等农副产品的规模化集采,并通过周口港与漯河港实现与芜湖港、连云港港、大丰港、太仓港、上海港的水运直连,协同构建河南“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网络” ,能显著降低运输及交易成本。同时,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订单、库存、运输数据,能轻松实现“港口—工厂—市场”的动态匹配,平衡市场供需,从而为食品加工产业提供一站式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形成“智能港口+多品种产业协同”的生态。而通过平台交易产生的大宗商品运输、集散等需求也将反哺港口发展,明显提高港口的货物吞吐量。

  “十四五”以来,浙江以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目标,持续强化港口枢纽功能,宁波舟山港凭借其卓越的货物吞吐能力,16年蝉联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2024年11月,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宁波舟山港凭借其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和高效储运体系,为大宗商品提供全流程物流支撑,成为枢纽建设的核心载体。而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作为枢纽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整合省内现货交易资源,搭建集物流、仓储、交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与舟山港形成“前港后场”的深度联动模式,两者功能互补、协同发力,共同构建起从储运、加工到交易、结算的全链条大宗商品服务体系。同时,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期现结合创新模式,发布了全球保税船燃油加注市场上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价格指数,进而逐步的提升“舟山价格”的影响力,为提升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1—8月,山东沿海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达到1461.15亿吨,全省港口总实力居全国首位。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5年1—8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山东港口集团旗下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分别位列第四、第六、第八,成为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核心引擎,打造了“以港兴产、港产联动”的典范。

  山东港口集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通过整合集团、集团、烟台港集团、渤海湾港集团四大港口资源,构建了覆盖投控、港湾建设、物流、远洋海运、邮轮发展、装备、贸易、科技、海外、职教、医养、服务发展等12大板块的多元化产业生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业协同,绘就“一体化运营”的崭新蓝图。

  其中,山东港口投控集团以金融为纽带,以大宗商品交易为抓手,凭借15类金融牌照资质和30个核心金融业态的运营优势,深度布局港航产业链金融领域,实现了仓储物流、现货交易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深度耦合。其重点打造的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和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三大持牌现货交易买卖平台,不仅是大宗商品流通的核心枢纽,更通过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助力山东港口集团真正构建起从港口装卸到市场流通、从实物交割到金融赋能的完整的价值生态圈。

  依托“港云仓”电子仓单综合服务平台,山东港口集团将线下港存货物“搬到”线上,一站式解决大宗商品交易、交收、结算、仓储、风险管理等问题。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为港口货物打造不可篡改的高信用、线上化电子仓单,具备“一货一码”的平台唯一性和排他性。以真实贸易背景、完整业务链条、信息相互印证、货物价值管理为基础,平台搭建起银企互信桥梁,实现业务各方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破解了银行仓单融资业务中企业“有货无法押”、“想贷不敢贷”的难题,引导金融资本脱虚向实,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自2021年试运营以来,“港云仓”平台在港口服务线上集成、融资场景客户增信、供应链模式扩容升级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探索和应用实践,并于2024年3月1日,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系统对接。

  纵观国内领先的港口建设,均离不开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的身影。平台不仅解决了传统交易模式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还通过期现联动、基差交易等创新模式,增强港口在定价、资源配置和供应链协同方面的能力,已成为港口集团化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按照《发展规划》部署,搭建集交易、信息、仓储、物流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是河南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河南可借鉴浙江与山东的成功经验,以港口枢纽为战略支点,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推动单品类交易买卖平台向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跃迁。紧密围绕临港产业规划中布局的6大类重点产业,有序引入有色金属、铁矿石、煤炭、、棉花等多元化交易品种,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买卖平台,强化区域经济辐射力。

  在内河航运“11246”工程建设的热潮下,河南港口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加速实现“通江达海”。2025年11月5日,河南最西端的内河港口——平顶山港正式开港运营,这是继周口、信阳、漯河之后,河南第4个实现货运通航的城市,标志着沙河、沙颍河干线航道(河南境)全线贯通。平顶山港开港运营后,水运大宗货物吨公里运输价格将降至0.08元左右,这一价格约是铁路运输的1/3、公路运输的1/5、航空运输的1/20,每年可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亿元。

  为保障货源稳定,河南交投集团联合平顶山市政府精准对接煤炭、化工、建材等大宗货源企业,定制专业化物流方案。目前,已开通平顶山至周口、蚌埠、合肥、南京、上海5条货运航线,并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冷链基地等配套建设,正在谋划“公铁水”多式联运,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

  展望未来,随着河南港航集团进一步发挥一体化运营的优势,逐渐完备内河流域航运网络,河南有望通过智能化港口与数字化交易买卖平台的深度耦合,打造现代物流与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带动临港产业向高的附加价值转型。在对外开放合作中,通过构建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与创新跨境结算机制,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标杆。以建设内陆型临港经济区为战略支点,河南将加速构建全国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核心节点,紧抓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机遇,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0532-88195671

移动电话:13969646500

地址:青岛黄岛区东岳中路279号

 

乐鱼最新首页登录